光影流转的五十年 | 看大师如何结合艺术与商业— “藤忠雄展·引领”后小记

1231941年出生的安藤忠雄,现今已至耄耋之年。无论是保利大剧院还是明珠美术馆,来自这位半路出家的建筑师的作品,只会越来越少了。1

 

对于这位老人的建筑作品,最好的评价莫过“含而不露”:严格遵循几何构图的外观,丰富而震撼的室内空间,克制的材料运用——大多为清水混凝土和天然木质,以及往往极佳的建筑选址——代表着丰沛的景观资源。

2

3

(安藤薰衣草花田大佛)

 

所以安藤的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和旅游业结合的非常紧密。无论是近期大热的「頭大仏殿」(Hill of the Buddha)(上图),还是为茨木市旅游业奠定重要基石的光之教堂。

4

公司组织参观明珠美术馆,恰好是安藤本人在高龄为自己设计生涯所做的总结。参观这位大师的作品展,很容易让人思考:建筑与泛文化产业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建筑师在其中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何权衡文化产业的地域性格与建筑师/设计公司的风格?这篇文章正应运而生,唯有不断思考才能产生更好的建筑服务。5

整个明珠美术馆的前身,是烂尾十多年的虹桥购物乐园,它在 2010 年被新华发行集团盘下,后又引入红星集团入股。2015 年时,新华发行集团和红星地产邀请安藤忠雄建造一个关于阅读和文化的艺术空间,赋予购物中心新的生命力。此时,安藤就提出了一个完全独立于原有建筑的形态概念——卵。

6 7

安藤一向喜欢运用几何体来进行象征和暗喻。自 1988 年日本「中之岛都市巨蛋」项目开始,卵型空间已成为安藤设计中最重要的建筑隐喻手法之一。「卵」意味着新生,又代表着回归,其内部空间往往自成一个小宇宙。这个设计最大的特色即由「卵」型空间连接起书店和美术馆的构想。「卵」型既是不可或缺的功能担当,同时又具有强烈的标志性。安藤忠雄曾说:“蛋的意象代表今后将有新生命诞生,就像爷爷抱着孙子一般,也像一只鸟在孵蛋。”

8

展览共分为“光之历程”、“思想之光”、“艺术之光”、“创作之光”、“光之阅读”,五大板块。导视牌和VI都设计的非常巧妙,无处不在的光之元素。9

在进门处就写着这样的话:“从1969年创立事务所至今,将近有50个年头了。这些年,与其说自己是不断挑战到了今天,我更愿意说我是以自己的方式和,拼尽全力地活着。“10

而接下来的“思想之光”部分,更是用超大墙体记录了这五十年来的建筑师生涯。1112

接下来是“艺术之光”展区,这部分主要以安藤忠雄在直岛的七个项目为中心展开。在这个贯穿 30 年的艺术计划中,安藤忠雄在直岛创造了 Benesse House、地中美术馆、李禹焕美术馆、南寺、安藤忠雄博物馆等一系列与环境共生的建筑,也让这座昔日的工业之岛由此变成了艺术之岛。13

展区的中间是一座等比例缩放的直岛模型,安藤的建筑模型放在其中,被光照亮,结合中间白墙上播放的直岛视频,以及位于一侧的照片和设计手稿,能够较为直观地感受到直岛上安藤忠雄的建筑魅力。

到了“创作之光”的展区,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1:10的美术馆模型了。而墙地面上随处可见的几何图形,让你沉迷其中,不用分辨每一件展品,只需要品读光线在建筑师手中的千变万化,感受安藤的魅力。

「光的空间」的施工过程中,最为挑战也最具有安藤忠雄建筑特质的就是对光的设计、清水混凝土的浇筑和「卵」型空间的营造。「光的空间」中,通过三角窗、线性光以及「卵」型结构整体的人工照明系统,将光以极其柔和温润的方式呈现。

14 15 16 17

最后一部分,是令人惊喜的书店——光之阅读

这个由明珠美术馆与新开张的新华书店共同构成了美术馆+书店,被命名为“光的空间”。而其实“光的空间”本身就是展览最大的展品。它让观展者在看完展品后还能,亲身感受一个灵动,立体的建筑,艺术在书中,书里生艺术。

书店内部,有一段超长的混凝土楼梯,完全由安藤来指导施工,最后成为了超高品质的象征性建构,这里找到一些施工过程的照片:18 19 20 2122

整个项目完成度很高又富有魅力,从展览到书店的贯穿,完成从建筑、文化到商业的引流。最难能可贵的是书店的内部设计,在细小局部保留建筑师的个人性格,在整体空间上形成统一语言,而在给顾客的直观感受上(比如拍摄和空间体验)又具有足够的话题性,这些微妙的体验却都是在建筑师精心操纵下调和的结果,也只有不断思考,建筑师才能更好的提供设计服务。22522623

 

 

<<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