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化,可以创造怎样的旅游地产奇迹?

hangong1

主题地产绝对是当前市场产品创新的一个方向。在文化旅游地产方面,真正的高手不是做地产,而是做文化。文化做好了,地产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很多人都困惑,认为文化看不见摸不着,怎么才能着手去做呢?

上回我们给各位分享了无锡灵山梵宫项目通过文化理念无中生有、凭空打造了一个顶尖旅游项目的故事。今天我们继续给大家解剖一个案例,看看中国传统的汉文化可以有怎样的故事演绎?策划师和设计师们怎样从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着手,打造出一个符合现代旅游趋势的文化产品?我们期待这样一个划时代的全新作品面世。

【项目背景】

汉中地区,位于陕西省西南部,秦岭南缘。因地理位置特殊,交通不便,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且因南水北调水源地保护的需要,山川秀美、物产丰富的汉中被国家划定为“限发展地区”,为保护生态,许多工业项目不能落地,汉中的经济发展也受到了牵制。

如今,西汉高速公路的开通使西安与汉中的同行距离缩短至3小时左右,蜀道之难不再难于上青天。而即将落成的高铁,连通西安、成都等地的2小时经济圈为汉中的发展打开了一扇窗。

城市的发展需要自己名片,而毫无疑问,汉中的名片中,必然包含“汉文化”。很多学者认为,汉中自古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生态示范建设试点地区,应该以旅游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发挥自身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与原有的工业基础优势,打造“中国汉文化”的品牌,发展具有汉中特色的生态经济模式。而在汉中的发展战略中,生态旅游业也被确立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期望以此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在文化积淀深厚的汉中地区,怎样打造汉文化的品牌?负责汉文化博览园规划和建筑设计的上海圆直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钱健微信号:oiqianjian)认为:“汉文化博览园不仅是位于整个新城区域的中心位置,更是文化上的核心点。这里将以博物馆、城市规划馆、汉乐剧场等多样化的形式展示汉中以及兴元新区的城市历史变迁。我们将通过文化参与和休闲度假的一体化设计来将城市的新区打造成文化旅游的度假胜地,创造新的文化旅游模式。

陕西汉中兴元新区核心区——汉文化博览园便是这样一个融汉文化和现代城市生活于一体的旅游项目。占地15.46公顷的汉文化博览园主体建筑起笔于汉源岛群中的3座岛屿,由主体建筑汉文化博物馆及东西两侧的城市规划展览馆和汉乐府组成。

与之前钱健团队设计的展现佛教文化的无锡梵宫项目不同,汉文化博物馆等不是位于独立的景区内,而是汉中城市轴线上的建筑,因此在设计时需要更多考虑其对城市功能的体现,其所服务的对象不仅是观光的游客,同时还有城区居民。项目的布局规划、景区规划、生态规划、产业规划、文化规划等都与城市本身的建设规划合为一体。

【与现代生活连通的汉文化】

解读汉代建筑的基本特征,同时还能融入现代生活的时尚元素,让居民和游客感悟汉文化精髓的同时又能与当下生活相链接,并非易事。

设计师们首要面对几个问题:汉是什么意思,汉民族又从何得名?汉文化的文化主干在哪里?怎样的环境创造能代表汉人的理想世界?这些问题是建筑设计创意的源头,也是让游客感动的内涵所在。为此,设计团队从区域规划、建筑设计、室内展陈等方面入手,将汉文化揉进每一个细节中。

hanwenhua01 (1)

三山一园:理想境界的诠释(规划)

中国人的空间哲学中有对于一池三山的描述:东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为神仙居所,也是最神秘和美好的梦想乐园。从汉代起,大型皇家园林都以一池三山的建构架构来表达对理想境界的追寻。建章宫的太液池的一池三岛寓意东海之中的仙域,直到近代如颐和园的造园等还沿用这一理念。

作为汉代建筑规划的特点,一池三山的理想境界概念,在汉中汉文化博物馆项目中巧妙落地。

hanwenhua01 (1)

作为整个汉源湖区域的核心建筑群,汉文化博览园的三个主体建筑分别筑于堆土而成的三个小岛上,构成“一池三山”的规划结构,凭借错落起伏的地势和疏密有致的布局成为园区中的标志性建筑,这也呼应了开发商最初对整个兴元新区的文化规划和城市发展脉络的诉求。希望将汉文化展览中心放置在区域格局的中心位置,展现整个新区的文化内涵。

为了让整个兴元新区中的居民文化与汉文化博览园中的汉文化融合,核心园区的建设与城市公园合二为一。开放式的核心园区方便居民文化交融,而三个主体建筑中,则能让游客更多意会到汉文化的魅力。

三水一筑:追溯汉文化源起(建筑)

我们常说的“汉”,到底应该如何释义?

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曾记载:“汉族的形成,始于汉代”。而汉中是汉王朝的发祥地,汉高祖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完成统一大业,特用“汉”字为号,建立汉王朝,留有古汉台、拜将坛、张良庙、饮马池等遗址。

“汉”原意取自“天上银河,人间汉水”,对应而来,“汉”的本意是“银河”。汉朝以汉水命名,而到了汉朝之后才有了所谓“汉族”等其他称谓。

在建筑设计中,钱健设置了许多汉代的特色元素——水、飞阁连廊等来呈现汉代建筑的独特气象。

在与文化专家的交流过程中,钱健和设计团队发现了石渠阁的故事。石渠阁建筑是汉朝的国家图书馆,也是中国有史记载的最早的图书宝库。处于防火功能需要,石渠阁周边有水渠环绕。为此,钱健将石渠阁作为博物馆建筑的制高点,并增设水元素——石渠阁周围的水渠成为建筑水景的源头,建筑的立面“瀑布水景”顺着墙身和大台阶的扶手而下,流入三山间的溪流之中,最终汇入汉源湖之中,溯源而上的游客由此获得了的寻觅文化之源的感受。

hanwenhua01 (3) hanwenhua01 (2)

参考汉代建章宫中的建筑语言,建筑各群体间以飞阁连廊串接流线。建筑材料以石材为主,加之金属和木制构建,形成传统与现当代材料及工艺复合的立面体系。“每个细节我们都力图呈现汉代的文化风格,使得游客游览的同时,关注到每一个细节都能领悟到汉代的精髓。”

三教一堂:诠释汉文化主干(室内展陈)

历史上看,汉朝是将东西方文化进行汇聚的时代,其海纳百川的胸怀延续至今。如果说五千年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儒家思想是前2500年的文化成就的集大成者并影响至今,那么,汉文化精髓则奠定了后2500年的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

设计师在与文化专家的交流中得知:佛教在东汉从西域传来,在洛阳建有白马寺;道教,兴盛于汉朝的五斗米教;儒学,汉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儒释道三者成就了中华文化的基本格局。可以说汉朝三教在中国的确立和融合构筑了中国的思想体系的主干,有了这一文化源起,几个主要空间:汉源文化殿,汉源贤人祠,汉源祖先庭在室内空间设计和展示方面就逐渐确立了主题,三者的对比,融合形成了大量的故事和趣味点。

作为汉文化展览中心的主体建筑,汉源文化博物馆建筑面积为8万平方米,整体呈十字格局,横向分为三个殿堂:三圣殿、三祖殿和六贤殿。三圣殿中,设计师通过群组雕塑来还原儒释道与汉文化之间源远流长的故事,让游客对从汉代时确立的中国文化体系有所印象。

 

【汉文化与产业融合】

怎样让文化与产业融合,并融入现代生活的时尚元素,是旅游产业维持长久生命活力的根本。

例如在建设兴元新区水系时,也将此设计为汉文化博览园的水上游览路线。整个水系连通8大社区商业,并将汉文化体现其中,遍布全城。每个渡口,都经过精心的设计,与人们的生活相连。“虽然做的是渡口,但更多承载的是城市主题商业的作用,为人与人的交流创建了平台。一般商业布局多为功能模块布局,消费者与商家无法建立有效的互动。在旅游项目中创造这种商家和游客的互动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希望打破常规,通过文化的提炼创造出丰富交流空间,让消费者愿意驻足,与商家产生互动。在空间角度上,设计也更倾向传统渡口充满活力的组织方式,让人感觉更亲切。”设计师孙敏达说。

规划中的汉中新区,建造的医院除了具备普通医院的功能外,还兼具汉方养生服务;当地的服装业倾向于汉服的定制;而教育产业,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外,还突出了短期、长期的汉学文化培训等。

“汉文化博览园的规划和建筑设计过程中,让文化、艺术和生态融入新规划的城市中,始终是我们创意的原点。但文化旅游与城市建设融合的探索步伐,才刚刚开启。而让城市居民和游客在享受旅游服务的同时,还能获得文化体验、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是建设文化旅游城市,获得更高经济和社会收益的关键。”钱健告诉记者。

hanwenhua01 (2) hanwenhua01 (4)

巍巍中华上下5000年,文化博大精深。5000年中华社会走过的痕迹,为每个地区都留下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质。真正优秀的旅游项目,一定需要策划师、设计师将历史场景与现代生活融汇贯通。当历史以崭新的方式,用时尚的表达展现在游客面前的时候,定会让现代都市人为之一振,极大促发现代人对文化理想的追求。

中国当代,能沉下心来、匠心独运地、用现代手法讲述文化故事的项目太少了,而不是太多了。

 

房地产观察家官方网站正在上线,请点击www.reobserver.com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