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的修行居舍——精舍

22

“精舍”的含义与考证

“精舍,寺院的别名”——《佛学大辞典》。在从西域或者印度翻译过来的佛教典籍中,“精舍”是梵语“寺院”的翻译,无论大小的佛寺都被称作精舍,如印度最早的“竹林精舍”、“祇园精舍”等。佛教传到中国以后,佛寺也有称呼精舍,但现在已经较少使用精舍来称呼佛教寺院,偶尔用于称呼规模较小的佛教修学场所。

j1

图为竹林精舍遗址

精舍在中国不仅仅是佛寺的称呼,根据历史资料研究道教和儒家也将自己的修行场所称呼为“精舍”,佛学家丁福居士曾有一个考证:

《学林新编》曰:“晋孝武幼奉佛法,立静舍于殿门,引沙门居之。因此俗谓佛寺曰静舍,亦曰精舍。”按汉儒者教授生徒,其所居悉称精舍,《范书·包咸传》“咸住东海,立精舍讲授”……以此观之,“精舍”本为儒士所设,晋时别居沙门,乃袭用其名。

在历史的一段时间里,儒、佛、道都以精舍称呼自己的修行居住场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儒、佛、道都有了自己个性化的称呼,儒曰“书院”,佛曰“寺”,道曰“观”。

究竟为何三教都喜欢用“精舍”来称呼自己的场所呢?这就必须要理解“精舍”里蕴含的意义。《管子·内业》解释,“精”曰:“精也者,气之精也。”就是所谓“精气”,《管子》“明确提出‘道’是‘精气’的唯物主义观点。世间万物都是由‘精气’产生的。“舍”就是藏的意思,所以可以这么理解,“精舍”就是万物皆藏有“精气”的意思,即天地万物都是“精之所舍”。由此可见,“精舍”这个词不但非常文雅,而且与儒、佛、道三教的思想都比较符合,所以三教都以“精舍”来称呼自己的场所。

除却儒释道的修行场所,普通人也有精神修行的需求。并且越来越多的与文化旅游相结合,所以一些提供禅修活动的文化酒店也以精舍命名。无锡灵山精舍便是一座非常受游客喜爱的禅修文化酒店。接下来笔者就以灵山精舍为例,介绍一下这种供人感受精神世界的居舍。

j2

图为灵山精舍入口

无锡灵山精舍座落于灵山胜境的景区之中,位于灵山梵宫东畔,是山水间的一处清净之所,在这里一切都回归质朴的本质,每一寸土地都蕴含着禅意的气息。

j3

图为灵山精舍禅意庭院

灵山精舍的建筑风格看平淡的粉墙黛瓦,但是在每一个细节之处都透露出浓浓的禅意。精舍内部的的庭院没有采用传统的庭院布局,而是采用了空灵的枯山水布局,以便拥有良好的视野,让人们可以瞻视绵延的远山,感受大佛的慈悲包容,让人的身心都慢慢的平静下来,忘却世俗的烦恼,专注的进行禅修的活动。精舍提供住宿,餐饮,禅修,会议等功能。

04

图为精舍功能示意图

j4

图为客房

灵山精舍拥有特色客房95间,每间客房设计都极尽简约,沉稳的原木、雅致的天然石材、悠然的灯光及静谧的色调,一切都能让住客瞬间从喧嚣中释然。

j5

图为餐厅

“过堂”在佛教的意思就是“吃饭”,是中国汉传佛教中特有的仪制,一般是早、午斋两次过堂,吃饭也是日常的一种修行方法。灵山精舍餐厅的过堂菜单为罗汉斋,两碟开胃小菜、菌菇汤、素菜包、米饭、香蕉。

j6

图为禅堂

位于精舍后面核心禅修中心,提供客人禅修学习的场所,精舍提供量身定制的禅修课程,禅修课程大都邀请国内知名的禅师前来讲学说道。

j7

图为茶室

精舍的意义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过去僧人居住修行服务的阶段,而是结合了当代的文化,提供了独特的禅意空间,在喧哗的都市中,建立了一片净土,成为都市人修生养性,追求人生真谛的场所。

 

—END—

 

备注:本文部分参考图片来自网络收集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