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文化度假酒店案例分析——诸子百花谷度假酒店一期项目解读

fengmianbaihuagu

一处山谷,即是一个酒店,看似朴实无华却又不同凡响,它被定义为曲阜尼山旅游的首个引爆点,还未开业便引来诸多访客的关注。项目通对对文化的回应、自然的把握、对风格的确定与市场的结合,希望在孔子的诞生地营造一个展现耕读文化的体验型酒店。 

笔者参与了无锡灵山集团开发的诸子百花谷度假酒店的规划和一期建筑设计,在业主的统筹下,与策划、设计、运维等单位的合作过程中,体会到一个体验型文化度假产品在文化、景观、风格和市场方面所需要的的研究和创新。


【弱化文化的文化】

项目所在的曲阜尼山是孔子的诞生地,尼山原名尼丘山,孔子父母“祷于尼丘得孔子”,所以孔子名丘字仲尼,后人避孔子讳称为尼山。虽然地处孔子故里,但是不同于市区的孔庙、孔府、孔林所具有的浓重儒家文化,山谷除了自然资源之外没有留下值得追溯的文化印迹。

那么作为尼山孔子休贤圣地的配套文化酒店,诸子百花谷酒店的文化是定位是什么?应该寻求怎样的文化?如何让文化与游客的休闲体验方式结合在一起呢?

走访了曲阜已建的儒文化项目,发现建筑对文化的植入手法是空间依据使用要求在材料使用及装饰加入传统中式元素,一般没有从人们体验文化的角度去设计。如何让每一个人都能获得文化带来的体验感?

在项目之初踏勘现场时曾发现谷地中仍有两处民宅,有一对老夫妇居住,老人亲切地招呼我们进去坐坐,说年纪大了离不开这里了。每一周会跟儿女去村里买一次东西。其他时间耕耕地,喝喝茶,享受谷地里一种清静与自然,既朴实又生动。不免让人想起既耕亦己种,时还读我书的那种与世隔绝的村落生活,边耕边读是自孔子时代就延续下来的儒家生活方式。与孔子诞生地的精神气质所契合,也正是我们寻找的脱去繁文缛节回归最原真的儒家治学的环境所在。不刻意去表达深厚的儒家文化的内容,而是表达一处环境,一种气质。有意淡化文化的目的正是希望打造文化和生活的契合点。


【缺少景观的景观】

基地位于一处山谷之中,平平常常,一如尼山地区最普通的丘陵地带的景象。岩石多,植被少,实在谈不上有什么景观资源,谷地因地势落差在中间自然形成了汇水带,但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没有雨水,就像掌纹那样在地块中由北向南伸展形成谷底干涸的纹理。

没有自然美景又希望把景观作为酒店最大的特点,如何做成为规划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

拙朴是唯一能提炼概括的景观关键词,拙朴的特点能否加以提升成为亮点呢?如何让景观反映出孔子故里拙朴的气质?强调一种人与自然的对话,表达作为孔子的故里所隐含的气质,成了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同时拙朴之中又要展现灵动,如同表现闪光于厚重的文化底蕴之中的古人智慧。在景观中寻找灵动的元素成为景观营造的又一个关键点。在基地的北端有一处圣母泉,结合泉眼和现有的汇水带,将水随着坡度逐步流至谷口,让原来相对单调“缺少景观”的景观注入新的活力,提升了整体景观的丰富性。沿水系展开水潭、瀑布、溪涧、水田等各类景观,尤其在谷口处特意以水潭和水潭中的景观树,阻挡了在曲折道路上行进客人的视线,产生“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感觉。

景观的规划也决定了建筑的布局。谷中的建筑都自然地沿地形由北而南顺水系展开,依山就势布局相关功能用房,尽量保留原先景观资源,使建筑成为环境中的配景。规划结合场地的特征,分别设置酒店入口,大堂公共区,客房区;结合地势高度的不同在客房区又分为山景客房区、水景客房区以及亲景客房区;各个区域根据景观视线的关系,进行错落性的布置,使整体布局更加生动自然。

【摆脱风格的风格】

百花谷的建筑是儒家的建筑。儒家建筑需要用什么时代的风格来展现?是春秋,汉唐,还是明清?如果不采用严格的规制建筑,是否也能展现一种风格,体现一种文化?

百花谷酒店的建筑风格需创造一种与拙朴的自然相匹配的风格。项目团队调研了周边民间的空间布局,建筑元素,建筑材料等,从多个方面寻找风格的切入点。

花谷周边村落多以院落为主,布局比较自由,院落间均有厚重的围墙进行分格,有些院落中仍保留着早期的石头磨坊等农作工具。由于当地石头取材方便,因此有点年代的民居包括院墙多采用石材垒砌,局部有些采用底部石材上层泥墙的组合。在建筑的尺度,建筑材质,建筑细节的收集和整理中发现,当地的建筑多为硬山建筑,建筑外表朴实无华,除在山墙的顶部的“二龙抬头”屋脊装饰,在山墙通风窗采用装饰砖外,整个建筑没有过多的装饰。

当地建筑并没有太惊艳太鲜明的风格,可以说在农村普普通通。但正是这种中国北方常见的农田边建筑却是耕读文化最好的风格载体。正是这种几乎看不出年代感的风格反映的是朴实的传承。


在项目设计中将建筑进行院落化的布局规划,营造出大小不同的外部空间和庭院空间,形成其特有的组合布置形式。当住客走在曲径通幽的道路中,视线在景观中不断变化,不经意间便引导来到自己的院落前,感受到一种不同于一般酒店的清幽与自在。同时房间布局采用与景观对位的方式,每个客房均能拥有特有的窗景。同时客房单元中安排内向的院落,客人不仅能观赏到由近及远互相叠加形成丰富的酒店公共景观,而且能独享当地村落中的院落生活。


酒店建筑主要以一层和两层为主,即使楼层不高,酒店建筑较之民舍体量还是大了不少,在谷地中会显得非常醒目,无法与环境融合。因此设计不仅考虑建筑之间的空间层次,同时对建筑本身肌理也需要进行层次分析。项目周边都是相对光秃的山丘,坡上均有大小不一的风化碎石,就地取材,让建筑看似原本就生长在此,成为立面的主要语汇。建筑外墙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底部采用谷地中的石材,中部用周边村落常用的泥墙进行装饰,上部屋顶沿用当地所特有的硬山形式,加以二龙抬头的装饰。如此的立面的处理,建筑在环境中不显突兀,如同传统村落绵延分布在谷地中。


除了布局和立面,建筑材料细部处理非常重要,会带给人近尺度的感受。百花谷酒店建筑石材为本地的的石头进行加工处理,材料搭接关系采用当地的垒砌方式,大小不一的石块,经过表面的凿毛打磨处理,按一定的次序进行排列组合,不仅形成了近似原始自然的肌理,而且满足了新建筑建造的工艺要求;建筑泥墙部分用秸秆加毛面滚涂,用现代材料还原夯土质感;屋面的瓦是当地瓦厂的青筒瓦,打造原汁原味当地民居的感受。


每栋的山墙的通风口处,门口的标识系统,地面的铺装,门前的装饰石等设计成系列文化图案,每栋都不同,庭院中采用不同的铺装方式,室内装饰也各有主题,形成房间与房间的差异性,希望每栋建筑都能给住客带来深刻的印象。


【不讲故事的故事】

   旅游度假是让游客获得不同平时生活的体验。来了做什么?能否让酒店环境讲故事,让游客乐于参与其中成为故事的主角是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


在规划设计之初就开展酒店的活动策划,丰富的活动作为设计要求来指导规划设计。未来的尼山是以儒家文化为主题的修贤旅游胜地,入住百花谷主题酒店的游客能感受哪些文化,聆听哪些故事?策划和设计团队结合谷地与建筑特点,决定不去讲孔子的故事而让环境、建筑、室内来讲述各自的故事。


“源头的故事”基地的东北角有一泉眼,称为圣母泉,据说孔子母亲颜徵在曾经从泉水取水饮食。泉水清澈透明,凉中带甘。因此结合圣母溪设置游亭,让人驻足聆听品味传奇的故事。同时设有茶室,供客人品尝孔子的故乡水,儒家文化源头之水。

“耕的故事”耕读离不开耕,位于酒店南侧的农田平时有村民耕种,规划将其纳入作为酒店的一部分,定期开放给酒店住客,让其参与体验农耕活动。农田各个区域各具主题和酒店各片区的客房相对应。

“读的故事”谷地共有72间房,每间客房都放有专题性的儒家书卷,同时结合客房文化点的不同,安排与其主题相关的内容供住客阅览品味。每套客房设有阅读、写字的区域,酒店公共区域也设有多个主题书斋。


住客在这里可耕可读,品尝着孔子故里的茶,过起儒家诗意的生活。住客的每一天精彩生活成了一种口口相传的故事,酒店的体验性和吸引力也就此大大的加强了。

 

【没有市场的市场】

项目所在地离开曲阜市区有半小时车程,周边都是农村,没有成熟的高端的度假酒店产品;从项目综合考虑,部分酒店用房需作为产权式酒店经营,目前周边的高端物业市场几乎为零。如何在完全看不到市场,找不到买家的条件下去创造市场,引领市场,带来新的热点?

 因此,产品如何赢得市场将是富有挑战的创新尝试。在无锡灵山集团的整合下,策划、设计和经营团队进行协同工作。首先规划设计和文化专家合作判定符合市场的文化定位和战略,通过将不同产品,不同文化理念的植入,酒店不再是传统模式,而是一种文化载体;体验的不再是住宿功能,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其次经营的定位不是传统物业,而是一个兼具高端物业分时度假的复合产品。再者,产品需要和专业的商业团队配合来控制运维与营销,通过创新营销模式,合适的价格策略,加上独一无二的住客体验,打造唯一性和创新性,开拓出全新的商业市场。

只有深入研究,不断创新,精心打造才能孕育出真正的优秀旅游产品。百花谷酒店项目是一种尝试——在缺乏景观,“没有”市场的地区,通过展现文化,创新风格,打造产品,继而形成一种体验型文化酒店的新模式。

- End -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