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寺庙建筑的发展与设计

12312312

佛教建筑起源于印度,中国佛教建筑最初也受印度建筑的影响。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不断传播,佛教建筑也逐渐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演变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建筑艺术和中国人寻找心灵宁静和解脱的精神场所。近年来佛教兴盛发展,佛教建筑也通过创新开始展现时代特征。

 

历史悠久的佛教建筑是中国建筑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当代的寺庙建筑也是体现现代建筑文化的新建筑,优秀的当代寺庙建筑设计应该是既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

 

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寺庙的一些创新方式。一是建筑形制,在符合佛教传统的基础上,不局限传统寺院建筑的规划形制。二是建筑功能,适应佛教发展的需求,对使用空间作出调整;三是建筑形态,为了顺应科技发展与当代审美的需要,在保持文化传统的前提下,对时代进行回应。以下从这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当代佛教寺庙在建筑设计上的创新实践。

 

1231241234rewsdfdsafdsa

 

寺庙建筑形制的演变

佛教东来,早期的寺庙建筑主要包括塔寺和石窟寺两种。南北朝时,在寺前或院中加建一个塔,以突出佛教特点。隋唐以后,以塔为中心的寺庙逐渐转变为以佛殿为中心,主要采用中国传统以合院为单元的空间组织方式。在寺庙形制的构成上,唐代的“伽蓝七度”制度,一般包括佛塔、大殿、经堂、钟鼓楼、藏经阁、僧房、斋堂七种建筑,并且形成了前殿后阁的寺庙形式。

 

当前新的寺庙形式和空间组织多种多样,一些创新型寺庙逐渐试图用新的形制来阐述佛教的传统,如位于台湾南投县的中台禅寺,与我们所熟知的传统佛教建筑不同,是一座建筑面积86000㎡,高140m,外形庄严宏伟的现代高层建筑。在空间形制上,将一般传统佛教建筑中塔、寺、院之水平方向的布局方式,转化为垂直方向的空间组织方式,殿堂设于塔状主体建筑之内,按照禅宗“顿超”、“渐修”的修行方法及成佛过程,自上而下安排相关殿堂。

 

另外也可以采用环绕型的布局方式,目前灵山文化研究院与圆直设计共同设计的佛成寺整体为环形,取环形转经绕佛之意,结合周边地域特点,整体以“龙”的形态展开排布建筑功能。

 

 

寺庙建筑功能的调整

传统佛教寺庙的功能体现出佛、法、僧这三个基本部分,即佛家三宝,具体为供奉佛像以供礼拜祈祷的殿,收藏佛教经典以供阅读研究的阁,僧众说法行道和日常生活起居的堂。当代佛教寺庙依然要保持这三个基本部分不变。

 

但是,随着现代通讯与交通工具的进步,教育、文化、资讯与交流成为弘法的必要条件。寺庙顺应时代要求,新增了现代教室,符合当代藏书、搜索、阅览与研究需求的图书馆,供研究交流之用的会议室、报告厅、网络、电视台以及佛教文化艺术馆、纪念馆、博物馆等。

 

一个著名的现代寺庙是台湾的法鼓寺,其功能在依山就势、因地制宜的基础上体现了寺庙的当代性。寺庙的主要建筑大殿,位于园区的中心位置,接待大厅和祈愿观音殿在大殿的西南,大殿的东西两侧是女寮和男寮,东北是教育行政大楼、图书信息馆和国际会议厅,再往后,大殿的西北是禅堂,环境隐逸清幽,便于僧侣参禅修持。

 

 

寺庙建筑形态的创新

当代寺庙建筑不仅在建筑形制和建筑功能上有所创新,同时也在建筑形态上反映现代寺庙建筑特征。

 

位于江苏省睢宁县白塘河湿地公园内的水月禅寺,在建筑风格上,突破传统规制,一改中国寺院传统建筑风格,在遵循佛教殿堂布局制式的前提下,融入现代建筑元素,诠释了佛家大道至简的人文理念,力求宗教元素与现代元素的充分融入,人文关怀与生态环境的和谐一致,古典格局与实用功能的完美结合;

 

虽然寺院内部延用了轴线对称,院落围合型的传统布局形式,而寺院立面形态设计是完全现代化的简约风格。各殿外立面采用仿木金属格栅围护,远远看过去,有种垂帘的感觉,尤其是到了晚上,灯光的映射使整个建筑有了一种“亦实亦虚,亦动亦滞、灵活通透”的效果。其他现代寺院案列如台湾大元姚仁喜设计的农禅寺、安藤忠雄设计的水御堂等佛教建筑都是以当代建筑新形象来烘托宗教氛围。

 

 

目前,国内各地的寺庙建筑正在不断地规划兴建之中,但大多还停留于传统寺庙形式的模仿阶段。而现代寺庙建筑形态上展现当代建筑的特征,规划上以现代的空间布局来体现佛教精神;功能上多元灵活;建筑技术上利用现代设计理念和现代材料技术。既继承佛教优良文化传统,又开创出一种新佛教建筑的创新之路。

- End -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收集

 

<<上篇:
下篇:>>